一文告訴你,為啥從事非標自動化行業的難度很大?
當前國內制造業“機器換人”的熱潮,此起彼伏......
在這樣的背景下,必然有大量職業新兵涌入非標自動化行業,但是非標自動化領域龐雜,技術之路漫漫,要快速上手、入門并非易事。那到底難在哪里呢?這七大“攔路虎”要知道額!
一、非標設備企業門檻低,人員素質良莠不齊。
為什么市場出現了那么多的非標廠家?原因在于非標設備廠的初始投資成本較低,整個投資估計在幾十左右。
通常非標設備廠創業模式是兩三個股東共同投資,一個負責銷售,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股東負責售后,不需要大資本、大企業介入。
這種情況導致非標設備行業比較閉塞,行業得不到洗牌,良幣驅逐不了劣幣,企業良莠不齊。
二、非標設備市場規模增長了,但蛋糕大了,分蛋糕的人卻更多了。
在2000年,國內做非標設備比較知名的只有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一些臺灣企業,這些企業加起來30家左右。
查詢統計相關數據,當年非標設備的規模估計在6億左右,這三十家約占到市場份額的70%左右。
到近年,光在東莞具有非標設備自動化設備企業將近70多家,全國小規模的非標設備已經數不勝數,數量級在萬以上;市場規模預估也增長到600億左右。
簡單一句話概括,市場規模雖然增加了100倍,但是生產廠家卻增長了千倍。新增的市場被眾多的小廠家所占領。沒能形成規模企業。
三、規模企業優勢表現不明顯
雖然小企業是非標行業的主流,但也出現了一些100多人的中型非標企業。
這些中型非標企業年產值在幾千萬的級別,但由于管理問題,設計人員及裝備人員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責任心,導致一些中型非標企業的產品質量表現也不是令人滿意。久而久之,眾多企業重新轉向小型非標企業購買相對廉價的非標產品。
四、行業松散,沒有形成組織優勢。
非標設備沒有成立行業協會。沒有行業協會,政府就很難聽到來自非標行業的呼聲,甚至
非標設備企業之間的戒備心比較強,害怕自己的技術被別人學到了,害怕自己的客戶被別人搶走了,害怕自己的骨干人員被別人挖走了。這種不相往來,不抱團合作導致了非標設備日益陷入了價格競爭的泥坑。
一個非標企業應該賣的是技術、是方案,然而現在很多非標企業卻是在和客戶談材料成本,談管理費用。我們應該多闡述我們的非標設備能夠為客戶節省多少成本,提高了多少效益,我們拿取的是我們腦力勞動的合理回報。
五、企業對非標自動化的要求比較初級,制約了行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制造企業在人力資源短缺的壓力下,選擇了自動化。但是自動化從節省人力資源角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半自動化、全自動化、自動化與信息化融合。
基于成本考慮,很多企業選擇了半自動化的設備,稍微復雜的工序還是由人工完成,這種半自動化的產品一個對機電一體化比較了解的人就可以獨立完成所有設計。大量的這種低層次的自動化需求制約了非標行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六、奉行拿來主義,創新研發的少。
國內的非標企業很少有新發明、新創造、新應用。國內企業風行去國內外看展、參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發現新的應用、新的工藝、新的技術。
這種做法從很多方面來看是具有非常正面的意義。他縮短了我國與發達******的設備差距水平,提高了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程度,從而降低了廣大人們群眾的勞動強度。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這種打著借鑒旗號的抄襲嚴重降低了企業開發新技術、新應用的熱情;久而久之影響了我國自動化設備行業的技術能力,使得核心永遠掌握在歐美企業的手中。
為了長遠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讓企業從研發當中得到長久的穩定的利益,非標設備行業尤其需要保護知識產權。
七、非標設備無法批量生產,大企業不愿做,小企業容易獲得生存空間。
非標設備是沒有標準可依,根據企業生產現狀量身訂制的設備。A企業的設備往往只能適用于A企業,不能批量生產復制到B企業。
通常一臺幾十萬人民幣左右的設備從客戶提供需求、非標設備廠提供方案設計、雙方討論確定方案、簽訂合同、出設計圖、零部件加工、到設備組裝驗收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因為投入產出比太低,大型企業面對如此瑣碎長周期的小訂單是不削一顧的。
但是這樣的項目,對于只有10幾個人的小企業,卻有相當的吸引力。一個銷售和幾個機械工程師、幾個軟件工程師的小規模企業瘋狂成長。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